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县不断提升旅游品质,在文旅融合、农旅融合、体旅融合方面真抓实干,积极推动全县旅游从单一的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实现了“旅游目的地”向“旅居目的地”的转型升级,塑造出“画里山水,栖居阳朔”世界一流旅居目的地的崭新形象。走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县不断提升旅游品质,在文旅融合、农旅融合、体旅融合方面真抓实干,积极推动全县旅游从单一的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实现了“旅游目的地”向“旅居目的地”的转型升级,塑造出“画里山水,栖居阳朔”世界一流旅居目的地的崭新形象。
走进《印象·刘三姐》景区,方圆两公里的漓江水域,十二座背景山峰构成了美轮美奂的山水剧场。自2003年开演以来,一直震撼着来到这里的中外游客。而早在二十年前,阳朔只是游客们在桂旅游的中转站,游客们乘船游览完漓江后,大多数选择回到桂林,在阳朔停留的时间非常短暂。直到《印象·刘三姐》的唱响,才逐渐拉开了游客们留在阳朔的序幕。
阳朔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局长 廖梅荣:阳朔的旅游随着我们旅游产品的开发,例如像《印象·刘三姐》等品牌的出现,另外,随着西街夜经济的发展和遇龙河度假区民宿的发展,我们已经从旅游中转站向旅游目的地迈进。
曾经的遇龙河竹筏漂游只是当地居民自发的经营,缺乏组织引导及规范管理,使得旅游市场乱象丛生。我县高度重视,及时、精准地进行整治和监督管理,对遇龙河旅游实行统一规划建设、统一定价、综合调控、整体促销。
阳朔县遇龙河景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董事长 周纯:通过多措并举的整治和建设,遇龙河景区旅游提档升级取得了质的飞跃,乡村环境更美了,旅游秩序更好了,游客满意度也更高了,所以我们的纠纷投诉也少了,当地的村民收入也增加了。2019年,遇龙河景区接待游客达到了176.8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33亿元,当年给沿河村民分红就达到1300多万元。
山东游客 康先生:坐在船上就像在画里面一样,水的倒影还有山的高耸,相映成趣,特别美丽,我觉得桂林的山水确实是非常非常美丽的,我很喜欢这里,希望下次再来。
十年风雨兼程路,乘风破浪共发展。我县漓江景区也实现了从营运混乱无序到规范化管理,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环境与居民和谐共存。
在做好文旅融合的同时,我县开始着眼于农旅融合发展。阳朔民宿业萌芽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至今已发展了近三十年。特别是近年,全县以特色旅游名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为龙头,连点成线、连线成片,立足乡村民宿产业发展,提炼独具个性的旅游主题,精心打造新的特色民宿、特色品牌。全县民宿从原来西街仅有的十几家,发展到今天的上千家。
民宿业主 陈荣华:我是2010年就进到村里面来,那时候租下民房,开了我们的第一家民宿。近几年,当地的党委、政府把整个营商环境和乡村风貌进行了提升。我是已经开了六家民宿的民宿主,我感觉到在这里无论是生活还是经商,都是非常幸福。
在体旅融合方面,我县依托发达的交通网络资源,成功举办和承办了铁人三项赛、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和阳朔攀岩节等大型赛事,使得全县攀岩、低空游览等户外运动产业集群蓬勃发展,带动从业人员达10多万人。
十年来,我县接待游客量从2012年的1050万人次到现在的2000万人次(2019年数据),旅游总消费从50亿元到现在的289亿(2019年数据)。4A级以上景区从十年前的5个发展到现在的8个,民宿酒店从十年前的500多家发展到现在1300多家,精品特色民宿增多。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占三产结构超过50%,以旅游为主的服务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65%。十年来,我县各项事业发生历史性变化,成就非凡。贵广高铁、桂梧高速、新321国道阳朔段相继建成通车,阳朔接连跨进高速、高铁时代。现代农业优势更加凸显,建成特色农业示范区58个,农旅融合效应充分显现。旅游业态更加丰富多元化,“旅游+”战略的不断推进,城乡建设呈现“产城人景”共融新面貌。
作者:莫珍玲 徐萍 黎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