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唐克俭:坚持推动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融合——武冈市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实践与探索

2022-09-18 13:30:04 4137

摘要:唐克俭近年来,武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在高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按照“城乡规划、建设、教育、医疗、养老、供水、客运、治理、人才...

唐克俭

近年来,武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在高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按照“城乡规划、建设、教育、医疗、养老、供水、客运、治理、人才一体化建设”路径,深化城乡融合发展,成功走出了一条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乡村振兴实践之路,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一、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

围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湘西南明珠城市、邵阳西部生态圈中心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市、乡村振兴样板示范区”的城市定位,把牢规划“方向盘”,牵住规划“牛鼻子”,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区域协调、坚持城乡融合,协同推进实现多规合一。

一是成立工作专班,统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2020年,成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统筹编制《武冈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武冈市各乡镇总体规划(2020-2035)》《武冈市市域村庄分类与布局》《299个行政村的“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等,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建立了区域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整体谋划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武冈市湾头桥镇区域规划空间布局合理)

二是坚持共享发展,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空间结构。以“全域统筹、城乡一体、协调发展”为原则,综合考虑经济社会、产业发展、人口社会等因素,塑造规划形成规模合理、功能完善的“一核两翼三中心镇五示范镇百特色村”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格局;基于自然资源禀赋和地理空间特色,以“云山、天子山为自然屏障的一轴两屏三廊多点”的生态保护格局;创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国土空间。

三是围绕产业发展导向,引导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依托自身资源和比较优势,充分考虑产业发展的用地需求,以武冈经开区、城西商贸物流园、临空经济区为主体,沿省道S336、国道G241为发展主轴,将全市划分为中部农工商旅综合经济区、中南部轻加工基地及农旅基地、东部农林及乡村旅游区,以周边多个农业产业园、特色小镇、乡村旅游基地为补充的“一核两轴三区多点”的整体产业结构。

(武冈市工业园区)

四是以完善全域基础设施为抓手,统筹构建城乡生活圈。明确中心城区-重点镇-一般镇-中心村分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分级分区建设布局了一批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体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社会福利设施,采取差异化配置实现了教育设施均等化,构建了统筹城乡、立足基层、协作有序、特色突出的公共服务体系。

五是积极推进增减挂钩、探索城乡用地市场机制。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统筹实施、权责一致、尊重民意”的原则,在完成农村居民点整理补充耕地任务的基础上,按照“先垦后用”的模式,探索实施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工作试点 。

二、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

坚定不移加大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力度,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一是加快扩容提质步伐。根据“一园一山一镇一城一基地一中心”融合发展的城市发展思路,积极拓宽了东部工业园区,强化以百姓广场为中心的北部商住圈建设,拓展以旅游配套服务产业为主、商住小区为辅的南部,城区面积不断扩宽、功能逐步完善、品位日渐提升,城市的辐射力和吸引力与日俱增。2021年,建成区面积达24.2平方公里,城区城镇人口24.8万人,城镇化水平达48.95%。

二是加强城市路网建设。大力推进路网建设,新建新东路等6条城市道路,武冈大道等3条城市干道全面升级,乐洋路等背街小巷全部建成,九纵九横路网、城市一环线即将形成。截止2021年,城市道路总长度161公里,道路面积380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2.59平方米。

三是共享市政公用服务设施。坚持对水、灯、气等市政公用设施内提素质、外延服务,尽力实现市政公用设施进步成果城乡共享,有效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四是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投资3.7亿元,新建(改造)新东西路等排水管网47公里,城市(星威)污水处理厂提质改造工程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第二污水处理厂试水运行,污泥无害化处理工程和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完成前期工作,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5%。乡镇污水处理项目总投资2.3亿余元,已完成邓元泰、湾头桥、龙溪镇、邓家铺等4个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改善了5万余名农村居民生活居住环境。

五是保障城乡居民住房。城区以城市更新工作为切入点,2020年以来实施老旧小区项目26个、棚户区改造申报项目43个、商品房楼盘21个,解决了3万余人的住房问题,有效提高城区居民生活质量。农村以危房改造为着力点,创新“五统一”模式、“四步走”办法,近年来共投入资金3.47亿元,完成危房改造12910户,入住率100%,受益群众4万余人。

三、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

武冈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崇教善教”的优良传统。为进一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发展,武冈在全面薄改的基础上实施新一轮薄弱学校改造,简称“新薄改”。

一是健全三项机制,把优先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健全领导机制,解决怎么重视的问题。出台工作方案,成立指挥部,明确责任,建立市政府牵头,教科、发改、财政、国土、建设等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困难问题。健全投入保障机制,解决资金从哪里来的问题。全市新薄改项目建设资金以中央、省级下拨的专项资金为主,本级财政兜底配套,所有项目的资金来源按原来拨付方式不变。到目前为止,全市已解决缺口资金10000万元。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武冈实验中学 )

健全统筹推进机制,解决谁来落实的问题。将新薄改工作纳入乡及政及有关单位的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通过层层召开推进会,积极签订责任状,实行部门联动,开展考核评比,压实个各级责任,确保取得实效。

二是紧扣四个环节,把精准策略融入整个薄改。摸清底子,找准缺什么。对照全面改薄的20条底线标准,层层组织调查,逐校开展摸底,做到一校一色精准发力。精准规划,弄清补什么。建立薄改项目库,明确弥补的缺口途径时间安排和资金来源,制定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时间表、路线图,确保项目有序的推进。注重方法,弄懂怎么做。坚持“四统一”即“统一标准、统一政策、统一建设、统一指挥”,按照“四步走”(即“学校规划设计——教科局评定把关——乡镇组织建设——指挥部监管”)的工作步骤推进实施。

(“新薄改”后的龙溪镇明德小学)

三是严把五道关,把优质安全标准落到实处。严把规划设计关。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布局,使学校的功能更加完善,布局更加合理,能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在校健康成长,最大程度满足教师教育教学需求,最大力度提升办学水平。严把资金使用关。实行生产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专款专用,及时拨付,减少资金流通环节,确保项目资金不被挪用截留。严把建设程序关。由乡级政府牵头,学校配合,市薄改办、纪检、审计等部门监督,严格坚持“一个项目、一名乡镇和学校领导挂帅、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原则,实行领导“包协调,包质量,包进度,包效益”“四包”责任制,落实项目建设单位工程安全责任制和质量终身负责制。严把安全质量关。严格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的条文等规定,设置了多道“防火墙”,实行专人专项跟踪管理。严把工程验收关。项目竣工后及时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对工程进行全面验收,搞好工程的审计和决策工作,并进行固定资产的移交。

四、推动城乡医疗一体化

坚持夯实市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切实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武冈市湾头桥镇世富村卫生室)

一是夯实基础,完善村卫生室的网底功能。通过横向整合财政、卫健等部门资金,纵向统筹后期财政刚性投入村级卫生室的建设、维修、租赁等资金,以“健康按揭”方式向国开行贷款1.05亿元,一次性建成299个建筑面积为180平方米、配备4类77件医疗设备的标准化村卫生室,落实了“小病不出村”所需的门诊、检测、留观、康复、基本药品保障和健康教育6大功能,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开通医保门诊家庭账户报销、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数据网上直传,并通过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差基本药物、解决家庭医生团队签约补助的方式保障村医合理收入,安排299名市级医院专家、299名乡镇卫生院骨干每月定期在村卫生室各坐诊一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村。

二是加强建设,强化乡镇卫生院的枢纽地位。筹资9000万元,对全市14个乡镇卫生院进行提质改造,提高了内科、儿科、妇产科、中医科等服务能力,建起了6个示范性乡镇(中心)卫生院,新增了322个床位,添置了180件医疗设备,招聘了262名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在邓家铺镇中心卫生院和稠树塘镇中心卫生院设立了市人民医院邓家铺分院、市中医医院稠树塘分院,并通过公开招聘一批、在职培训一批、对口支援培训一批的办法充实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老百姓就近能享受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

三是突出龙头,打造湘西南医疗卫生中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做大做强公立医院,协调发展民营医院,实现公立医院、民营医院良性竞争。近年来,投资3亿元,修建市人民医院门诊住院医技综合楼、市中医医院住院大楼,成功将市人民医院创建成邵阳市首家县域三级综合医院、市中医院创建成二级甲等医院,同时,大力发展以展辉医院、都梁医院为主体的民营医院。

(武冈市人民医院是邵阳市首家县域三级综合医院)

四是关口前移,切实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定点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艾滋病和结核病“防治管”工作机制,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评估、预警预测、反应机制,开展了寄生虫病防控工作,规范开展了碘缺乏病监测、改灶降氟调查。组建“乡支持、村为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315支,全市常住居民家庭医生签约率达42.84%,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

五、推动城乡养老一体化

坚持从养老机构区域性整合、统筹管理养老服务、高标准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等方面着手,大力推进城乡康养一体化工作。

(湾头桥镇敬老院)

一是加强机构整合,率先完成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设。投资5000余万元新建了水西门街道、荆竹铺镇、湾头桥镇、龙溪镇、邓家铺镇中心敬老院等5所康养型区域性敬老院,实现居有空调、行有电梯、护理床位全覆盖。同时,对老旧敬老院进行整合搬迁,所有老旧敬老院入住老人和工作人员全部搬迁至中心敬老院,城区特困人员全部实行集中供养服务。

二是加强统筹协调,建立武冈市养老服务质量指导中心。建立了养老服务质量指导中心,按养老行业最新标准设置了养老服务机构安全与服务质量管理中心、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老年人能力评估中心、养老服务及产品展示和宣传与推广中心、养老服务人才培训中心,2021年服务城乡困难老年人2734人。

三是聚焦基层,高标准建设基层养老服务设施。高标准建设了17所设置有厨房、餐厅、阅览室、棋画室(多功能活动室)、休息室、助浴间、洗涤间、康复护理室、托养服务室、家庭支持培训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室的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居住在乡镇(街道)辖区内老年人提供各种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助餐助浴助洁、健康指导、文化娱乐等养老服务。新建95所置有厨房、餐厅、阅览室、棋画室(多功能活动室)等基本功能室的村级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主要对本村高龄、留守等老年人进行定期探视走访、引导组织居家老年人开展互助服务、对不能自理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护理。

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武冈地处衡邵干旱走廊东部,季节性缺水是多年来困扰武冈部分乡村居民生活的问题。近年来,武冈筹措资金11亿余元,建成人安饮水项目1215个,全市饮水安全覆盖率达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达87.5%,有效解决了水资源分配不均、部分地区水资源缺乏、秋冬干旱时段局地季节性缺水以及乡镇之间、水厂供区之间供水不平衡、个别水厂水质不合格等饮水难、饮水差的问题,实现了“同水、同质、同网、同价、同服务”。

(武冈市第三自来水厂)

一是全域规划,统筹资源。按照“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的要求,做到精准施策,统筹谋划。以威溪水库等4个中型水库水源为支撑,建成4处日产水2—10万吨规模水厂,铺设600余公里供水主管到村到院落,解决水源单一和人口密集区季节性缺水风险较大的问题。以22处“千吨万人”工程为基础,采取完善设施设备和管网延伸的办法,解决供水质量不高和196个村的自来水覆盖问题。以原有取水点和新开辟水源为手段,按需建尽建原则采取改建或新建水井、水池的办法,解决边远偏僻山区农户的饮水安全问题。

二是创新机制,融资建设。采用“BOT+ROT”的PPP融资方案,融资8亿,整合第一自来水公司、城市供水有限公司(第二水厂)、第三水厂组建武冈市城乡供水有限公司,以“城乡供水一体化、区域供水规模化、工程建管专业化、运营管理智能化”“四化”模式,让每个水厂成为城市和农村景点、亮点和地标。

三是建管并重,以水养水。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的建管思路,建成670公里的供水管道从城市从每个骨干供水工程延伸到城乡每个院落,并将大水厂制、大管网供的安全水,与全市原有22处千吨万人乡镇集中供水水厂管道连通、资源互补、成果共享,确保城乡供水共建共管共享、融合发展。

七、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

抢抓列入全省第二批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创建县市的有利时机,围绕建成“全省先进、邵阳领先”的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市的目标,大力推动乡客运一体化改革。2021年4月,完成了经营主体公司公开招标工作,确定了湖南邵阳湘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城乡客运一体化创建项目经营主体公司,建立补偿机制。2021年6月,完成了“10+57+31”的城乡干线+城乡支线+镇村班线运营线路模式的制定,实现299个建制村全覆盖。2021年11月,完成武冈西站、荆竹、马坪乡镇运输服务站改造工作。2021年12月1日正式开通营运,同步实行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车优免政策,农村客运票价下降30%。同时,运营主体公司与邮政等物流快递企业合作,构建起市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实现快递进村、农产品进城。

八、推进城乡治理一体化

为进一步减轻基层负担、提高运行效率,探索创新网格化管理“多网合一”机制,推动实现城乡治理一体化。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的市网格长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深入乡镇(街道)、村(社区)实地蹲点调研,在基层网格化治理的基础上,将安全、综治、疫情防控和全市河长制、林长制、路长制、田长制等重点工作实行“3+N”管理模式,做到功能不重复、责任不重复、人员不重复、考核不重复,实现“一网管多事,多长合一”和“一张网格托底、一个平台调度、一套体系保障”。

二是构建责任体系。将全市市、乡、村、组四级划分为大、中、小、微四张网格,明确由市委书记担任大网格网格长、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党组)书记担任中网格网格长、各村(社区)支部书记为小网格网格长、各村(社区)组长(院落长、小区长)为微网格网格长,各级网格长对网格内各项重点工作负责,同时根据工作需求、人口数量、居住环境、地域大小等实际情况统筹选聘微网格员。

三是突出问题导向。建立问题化解闭环机制,对网格员发现的问题,由各微网格长负责及时协调处理,解决不了的第一时间向村(社区)网格长报告解决,村(社区)解决不了的第一时间向乡镇(街道)网格办报告解决,乡镇(街道)解决不了的及时向市网格办报告并核实处理或交办给相关职能部门,遇有重大事项和紧急事项,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报告处

四是坚持数字赋能。组建“1+N”市大数据平台指挥中心,依托“邵阳市社会治理创新开放共享总平台”,打造全市统一的指挥平台APP,将该平台作为开展网格工作的“中枢大脑”,集学习教育、线上交流、信息反馈、问题领办、跟踪评价等功能于一体。同时,整合村(社区)微信群,实现全市“一户一人”入群,架起“信息高架桥”,辖区群众可通过本级网格微信群随拍随报本辖区内治安维稳、交通安全、安全生产、疫情防控、耕地保护等隐患和线索,确保情况动态掌握、风险提前研判、诉求及时回应、问题快速处理、服务精准有效。

五是健全激励机制。研究制定网格积分管理制度和积分奖励办法,开设积分超市,对参与问题上报、矛盾调解、义务投工等行为奖励积分,年终按积分多少进行奖励,并作为申请入党、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同时定期开展推荐“优秀网格”“先锋网格长”“优先党员”“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吸引群众自觉参会线上群众自治。

九、推进城乡人才一体化

坚持以乡村人才振兴为突破点,不断加强顶层设计,畅通人才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是在人才引进上实现城乡统筹。大力实施《都梁人才行动计划》及10个配套政策,支持企业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全职引进农业、水利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并出台《关于支持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文件,全力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2021年,全市集中引进高层次人才21名,招引急需紧缺专业人才、专技人员169人,吸引211名武冈籍成功人士、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并从省农科院、湖南师大、湖南农大、中南林科大等高校柔性引进19名教授、专家。

二是在本土人才培育上实现同步推进。打破专业培训以城区人才为主的惯例,将乡镇专业人才纳入培训范围,近两年来组织城乡两级医疗卫生系统200名管理人员和医疗卫生骨干人才分别赴北京大学医学部和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参加医疗卫生管理、业务能力培训;组织城乡两级教育系统200名书记、校长和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人才分别赴浙江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参加教育管理、教学能力提升人才培训;组织全市85个村180名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参加技能培训,其中优秀学员赴广东省佛山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培训。

三是在人才要素流动上实现双向流动。在出台人才下乡返乡留乡激励政策的同时打破乡镇专技人员流向城市难的体制机制壁垒,2021年全市选调乡镇公务员及事业编制人员进城125人,33名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投身乡村振兴;坚持每年下派科技特派员深入乡村开展农业科技实用技术服务,定向培养并及时补充乡村一线医疗卫生、教育专业技术人才,持续开展“送教下乡”“下乡支教”和城区医院“专家定期下基层指导”活动,乡村农技教育医疗水平明显提升。

四是在待遇保障上实现乡镇高于城市。致力完善乡村人才服务体系,出台《武冈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攻坚行动计划》《武冈市创业担保贷款》等文件,给予乡村人才创业、乡村发展项目更大扶持力度;按乡镇机关工作人员收入按20%比例高于市直机关同职级人员的标准,落实乡镇工作补贴和边远乡镇津贴,对具有乡镇工作经历的人才,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倾斜;持续开展五类人员公开比选,定期组织“都梁名师名医名匠”评选表彰,畅通乡村人才晋升通道,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作者系中共武冈市委书记)

[责编:昌小英]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